宋家的房子坐落在村子的东面,一共三间房,宋父和宋母一间,宋青山和宋青牛一间,宋青禾独自住一间。宋青禾的房间朝着阳面,光线最好,宋母说,宋青禾常要做针线活,该让她住又宽敞又亮堂的屋子,宋父和宋青禾的两个哥哥自然极为赞同。

    宋青禾除了做针线活之外,平日里偶尔还上山采采药草,她运气极好,十回里有五六回能采到灵芝之类的补品,给宋家换回了好些钱。只是家里人怕她上山遇到野兽,所以并不许她经常上山。要上山,也只能选个好日子,由父兄带着去。

    这几年来,宋青禾靠着绣花、采灵芝赚到的钱,约莫有四五百两,足够乡村人家丰衣足食一辈子了。只是,宋母显然明白财不外露的道理。除了最初卖灵芝得的那一百两纹银被她花用了之外,后头的银子,她都藏得严严实实的,还叮嘱一家子人不许说出去。

    宋父和宋家两个哥哥下地,一年到头也赚不到几个钱。在宋青禾的建议之下,宋母买了些鸡仔、鸭仔来喂着。宋母显然是养殖的好手,旁人养鸡仔养鸭仔,总要养死不少,可宋家的鸡仔和鸭仔在她的悉心照料之下,几乎全部成活了。待家里的鸡鸭长大了,宋家人每日都能摸几个鸡鸭蛋来吃,那鸡鸭还能宰了吃肉或是卖钱。

    自从宋母开始养鸡养鸭,家里便又多了一种进项,喜得宋父和宋母越发相信宋青禾是个带来财运的乖宝贝。

    今日叶修明上门做客,宋母听说叶修明救了宋青禾,感激得不得了,便宰了一只鸡,做了个土豆炖红烧鸡;在自家田地里揪了一把葱,滴几滴香油,做了个香葱炒蛋;宋青禾买回来的那三斤猪肉,宋母拿了一斤,做了蒜薹炒肉,又炒了个青菜,最后炖了一锅萝卜汤。

    旁人家没有这么多调料做什么红烧肉,平日里做菜也舍不得放油,可宋家却不存在这个问题。宋青禾每回去县城卖了绣品,总要捎带些调料回来,宋母也知道宋青禾喜欢吃调料的菜,加上家中如今不差钱,从不在这方面苛待自家人。

    这样一桌子菜,在县城和府城里兴许不算什么,可对于乡下人家来说,已是极为丰盛的了。许多人家就连过年时都不一定能吃这么好。

    宋父和宋母看着叶修明,露出了和善的笑容:“小门小户,就只有这些东西,秀才公千万别嫌弃,今天多亏您救了青禾。”

    叶修明作为常年混迹官场的老油条,自然看出宋父和宋母的秉性都十分淳朴憨厚,另一旁坐着的宋青山和宋青牛兄弟俩也是如此。真不知道宋青禾这个宋家的小女儿是怎么长出那么多心眼、想出那么多稀奇古怪的点子来的。

    “不会,您的手艺很好,很合我的胃口。我平日里在府学,有时还吃不到这么好的菜呢。”叶修明朝着宋母微微一笑:“至于我救了宋姑娘的事儿,这对于我而言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,请不必介怀。”

    宋母本就对叶修明有好感,听了这番话,更加喜爱叶修明了。叶修明的平易近人,也让她少了几分拘谨。

    “既然喜欢,那就多吃一些吧,不要客气。”

    “好。我听说,今天找宋姑娘麻烦的人是青山村的混混,日后,宋姑娘出门,还是小心些为好。一个姑娘家单独出门,手里头还带着钱财,总是容易被人盯上的。这回幸而是遇上了我,下回若是身边没有人,可如何是好?”

    提起这件事,宋父和宋母便是一阵后怕:“青禾,你日后可千万不能单独出门了,你要去县城,至少得一个哥哥跟着你。”

    说着,又愤愤地咒骂始作俑者:“那何二和郑大也太过分了,竟敢欺负我们家青禾,必须给他们一些教训。”